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广告与传播学系三个系,一个教学中心(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一个科研中心(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四个研究所(国际传媒研究所、大众传播研究所、新闻研究所、政府新闻研究所)。学院建有一流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与专业实验场地、器材,组建基础型、提高型、研究型三大层次的实验室14个,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社和本省的新华社江苏分社、新华报业集团、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合作建成实习基地10余个,集中打造实践型精品课程,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综合性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正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担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人,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常务理事2人,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一级学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1人,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会长1人,国家教育部2006-2010年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1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所有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每位教授每学期至少为本科生开设一门课程。
 
科研成果
 
学院在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实践、传播舆论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新闻实务和新闻文化研究、党报主流媒体研究、网络传播研究、传媒经营管理研究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近40部,承担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课题8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7项)。
 
 
             四川震区支教和采访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院与素有“法国记者摇篮”之称的里尔新闻高等学院签有合作培养协议,合作培养高级媒介管理人才。学员可获得里尔高等新闻学院、里尔高等企业管理学院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学位证书受法国教育部认可;与法国索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教育与科研也建立合作关系。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达成人才培养合作意向,与香港城市大学建有本科生短期交换培养项目,每年选派至少5名本科生到香港城市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专业学习。此外每年均有30余名学生通过选拔赴境外大学如美利坚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交换学习。
 
人才培养
 
学院秉承“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首创“3+0.5+0.5”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三模块、三环节、三贯穿”(即以实践课程打基础、以专题调研与境外学习求提高、以论文写作与课题研究做研究三模块,校内实践、毕业实习、校外专题调查三环节,整个学院、每个学生、全部课程体系三贯穿,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业务素质教育相结合),为中国新闻媒介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皆备的新闻人才。
 
学院持续推进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南方报业集团等单位的毕业生实习与非毕业生暑期专业实践工作,目前在国内媒体刊发报道人均30余篇、文字两万余字。本科生孔祥武在《中国青年报》实习期间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李锋在实习期间的新闻摄影作品获“凤凰光学摄影教育人才奖”(全国数万名新闻学子中仅4人获此荣誉),江峰同学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期间的报道作品获“关注森林新闻奖”二等奖。
 
学院组织的“行走淮河”、“安徽百户农民秋收调查”、“新农村报告”、“重走长征路”、“走向延安”、“四川绵竹支教”、“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相关学生作品发表在《南方周末》、《南风窗》、《凤凰周刊》等媒体上。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形成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告学院奖大赛、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佳绩。
 
在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而且塑造了良好的道德情操,理顺了生涯规划道路。2002级本科生张瑞倩同学在赴青海省格尔木市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期间倾力救助藏族患病小学生尼尕。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均报道了其先进事迹。读书期间张瑞倩同学入围“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百人会英才奖”,毕业后工作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教学机构
 
新闻学系
  简况
  新闻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新闻学系在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实践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新闻实务、新闻文化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多部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著作;并主办过“第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专业方向
  新闻学系下设新闻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主要为新闻媒体培养合格的新闻专门人才。另外,该专业还设有新闻学硕士点,学制二年半,主要为高校、媒体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新闻人才。
  课程设置(本科、硕士)
  新闻学本科学位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摄影等专业课程等。
  新闻学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等。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
  简介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专任教师11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在广播电视、传播学基础理论、以及网络传播领域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专业方向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下设有广播电视新闻本科专业,学制四年,主要是为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培养优秀的新闻专门人才。该专业还设有传播学硕士点,学制二年半,培养传播学理论、网络传播和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高级研究人才。
  课程设置
  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学位核心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新闻、广播电视及新媒介写作、电视摄像、网络传播、电视编辑、广播业务、电视节目策划等。
  传播学硕士学位课程包括传播理论、广告理论与实务和影视与网络传播等。
广告与传播学系
  简介
  广告与传播学系现有在校学生150名,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广告人才培养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在专业教学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广告业专业创意、企划类复合人才、广告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以及媒介广告部门的创作及业务类专业人才。有多名同学在国际、国内广告大赛中获得大奖。在学术研究方面,广告学系整合全系力量在广告效果理论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目前建有广告效果实验室在师资方面,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1名, 副教授4名,讲师等5名。
  专业方向
  广告与传播学系下设广告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掌握现代信息传播基本理论,具有现代广告创意、策划、制作能力,熟悉广告运作过程,熟悉现代广告事业经营管理方法的专门人才。主要为各类专业广告传播机构和新闻传播媒介输送高素质的广告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广告创意、制作人才。
  课程设置
  广告学本科核心课程包括广告学原理、市场营销、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整合营销传播、公共关系、市场调查等。
 
师资力量
 
  目前教职工总数已达43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在职的正教授有:方延明、丁柏铨、段京肃、潘知常、丁和根、陈堂发、宋新桂、王雄、杜骏飞、韩丛耀、邓利平、陈玉申12人。其中,丁柏铨教授、潘知常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另有副教授17人,他们是(按姓氏笔划为序):王辉、王蕾、刘源、朱丽丽、祁林、汪萍、周凯、周海燕、林伟、郑欣、郑丽勇、胡翼青、夏文蓉、秦州、陶鹤山、巢乃鹏、蒋旭峰。专任教师中已经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的共计19人。在校学生数近9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0人。本院注重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主办过“第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七届传播学研讨会”等重要的学术活动。在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实践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方面,在网络传播研究和党报研究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思想教育与业务素质教育相结合,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丁柏铨
  1947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曾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主任。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主要著述有《新闻理论新探》、《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主编)、《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等。主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评为省精品教材(2005);《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入选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2004);《新闻理论新探》获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001);《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第一作者)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2004),获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2005)、第四届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
  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项。现正主持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大众传媒关系研究》。被评为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2004)。为本科生讲授的“新闻写作”、为硕士生讲授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均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2000,2006)。主持的教学成果获校级特等奖(2004)、省级一等奖(2005)、国家级二等奖(2005)。
  多次赴港澳台参加新闻传播学术研讨会;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访学,赴新加坡联合早报报业控股集团讲学,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普度大学传播学系访问或讲学。
潘知常
  1956年12月生,湖南澧陵人。1988年被聘为副教授。1990年9月由郑州大学中文系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6月被聘为教授。2001年调入新闻传播学系工作。曾任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盟中央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广播受众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年美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形象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被聘为国内多家电视台、媒介公司顾问。
  出版学术著作15部,编著5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新闻传播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著作,第一作者)、《潘多à-的魔盒:大众传媒作为世界》(论文,第一作者)等。
方延明
  1951年5月生,山东莱芜人。197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留校工作。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988年任南京大学校报主编。1990年任副编审。1995年任编审、教授。1994年被聘任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
  出版著作
  《新闻文化外延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
  《数学文化导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新闻文化外延论》(修订版) 南京大出版社 2002年
  《新闻写作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新闻实务方法论》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5年
  《新闻与文化研究》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7年
  《数学文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新闻传媒的角色、功能与使命。
  获奖
  从思维方式谈办好大学校报的创新意识,获教育部1999-2000年度优秀教育新闻、论文一等奖。
段京肃
  1955年8月生,山西襄汾人。1982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任教。1983年7月调入该校新闻与传播学系,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6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其间,曾于1983£-1984学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理论助教进修班学习。1992年起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主任,2000年起任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中国新闻教育韬奋园丁奖等奖励。2001年12月调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任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有:1998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2年起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6年起任副会长;2006年起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常务理事。
  代表性著述有:论文《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报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定位·重组:媒体应对WTO》、《社会发展中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著作《传播学基础理论》等。
王雄
  1963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新闻系教授,文学博士。
  自1990年始,先后在国家一流期刊《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和核心期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专著、主编、合著有《新闻舆论研究》、《报业旗舰的航程》、《西方形式美学》、《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等。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转型》,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及若干校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
  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院求学或施教,具有跨学科学习和教育背景。
  担任江苏广电总台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顾问委员会委员。与江苏及其他部分省市媒体界有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参与高层媒体策划和整体改版活动。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元集团、中石油江苏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开设危机管理与媒体公关讲座,培训新闻发言人,并担任媒体顾问。曾受邀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主讲教授。
  校内主讲课程
  《新闻舆论研究》、《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国际传播》、《西方文化史》、《西方传播学流派》。
  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
  主持南京广电集团《移动电视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项目。
  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承担江苏省“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新闻舆论引导研究》。
  承担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
杜骏飞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主任、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会长,国家教育部2006-2010年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网络传播》主持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IAS)、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创始人,《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学术集刊)主编,《中国网情研究》(学术通讯)主编, Chinese Media Studies(中美合作)编委,《传播与社会研究》(香港)学术顾问,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人,多家传媒机构、民意调查机构传播、管理顾问。中国传播学(CAC)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
  1.传播与社会;
  2.新媒体;
  3.广告学;
  4.新闻理论;
  5.传播研究方法。
  重要在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网络社会的传播控制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新媒体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市民的媒介选择”。
  当前承担课程:
  1.网络传播(本科专业基础课)
  2.深度报道原理(本科专业基础课)
  3.新闻采访专题(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4.传播研究方法(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5.媒介案例研究(新生研讨课)
  主编、编辑丛书:
  1.编辑:新闻传播学前沿丛书,新华出版社,2001-2003
  2.主编:“思想的境界”学术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004
  3.主编:“指南针”传媒实务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007
  4.编辑:媒介实务进阶教程文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009
 
历史概要
 
  南京大学尽管曾有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先驱执教,如新闻学家 梁士纯 、广告学家 林振彬 ,并且新闻传媒名人辈出,但新闻系科设置则较迟。 1949年校名由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 金陵大学 并入南京大学;金大亦无新闻学专业,不过金陵大学1938年成立电影与播音专修科,是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和中国播音高等教育的发源地; 孙明经 担任主任。
  1958年,南京大学成立新闻专修科,不久停办。 1986年,在 中文系 下恢复新闻专业。 1992年10月,新闻传播学系成立, 丁伯铨 任系主任。 2003年10月,新闻传播学系改为新闻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播电视与网络学系、传播与广告学系; 方延明 任院长。
  1997年4月,全国高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南京大学新闻系举行成立大会。
  2003年,新闻传播学院首开先河,和 外国语学院 合作,每年从英、法、德、西、日、俄六个语种的大四本科学生中招录14人修读新闻学硕士学位,培养新闻双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