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艺术学学科始建于20世纪初期,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早创立的大学艺术学科。该学科曾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在此从教,如徐悲鸿、张大千、陈之佛、高剑父、吕斯百、吴作人、傅抱石、潘玉良、马思聪等;并拥有许多杰出的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如宗白华、吴梅、唐圭璋、钱楠扬、吴白匋、陈中凡、陈白尘、陈瘦竹等。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南京大学形成了颇有影响和富有特色的艺术学研究传统。艺术理论研究始终是这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学位办调整的最新学科目录(2011),艺术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门类,而艺术学理论则升格为一级学科。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国内首批博士点一级学科授予权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注重学科前沿,制订了系统的科研发展规划。目前艺术学理论学科下设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美学、艺术史与艺术文献学、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上既注重学术研究,又关注社会服务和地方文化建设。
该学科现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课程设置和研究生培养强调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体验,提倡学术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相结合,培育艺术理论方面的问题意识和全球化视野,努力探索复合型人才成材的新路径。
        该学科有广泛的国际和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罗切斯特大学等有多项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交流频繁。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
       该学科注重梯队建设,梯队成员学术水平齐整,有很好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目前有专任教师8人,兼任教师5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4人,博导3人,副教授3人,硕导4人,讲师1人。科研成果成绩突出,近五年出版学术专著16部,主编学术译丛多部。学科成员在CSSCI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一百多篇,国际学术论文发表多篇(A&HCI杂志和英文出版物等)。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各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本学科主要成员有:
1. 周宪 教授,博导,艺术学理论专业学科带头人,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理论与美学、视觉文化、文学理论等方面,主要论著有《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什么是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等。
2. 程章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江苏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33工程)。学术兴趣集中在古典文献学、石刻学等方面,主要论著有《古刻新诠》(中华书局2008)、《石刻刻工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魏晋南北朝赋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等。
3. 康尔 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成员,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硕导。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与艺术原理等领域,主要著作及主编的“精品教材”有《艺术原理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电影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等。
4. 封钰 教授,博导。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美育等领域,主要著作有《美是自由的表达》(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开端或终结:再论波伊斯艺术及其中国境遇》(《文艺研究》2006年第4期)等。
5. 童强 副教授,硕导。学术兴趣集中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及思想文化研究、空间哲学研究等领域,主要论著有《空间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嵇康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等。
6. 周计武 副教授,硕导。学术兴趣集中在西方艺术理论与美学、艺术史论、文化研究等领域,主要著作有《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艺术与社会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译著)等。
7. 李健 副教授,硕导。学术兴趣集中在艺术理论与美学、艺术教育史、文化研究等领域,主要著作有《审美乌托邦的想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合著)等。
8. 庞弘 讲师,助理研究员。学术兴趣集中在西方文论、艺术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等方面,已在CSSCI发表论文6篇,主要作品有《对E.D•赫施“意义”与“指意”概念的解读》(《求是学刊》2012年第3期)、《分裂的快感与残破的浪漫——当代韩半岛电影中的时间形象》(《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