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由著名材料物理学家闵乃本院士创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祝世宁院士担任组长,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工学院模式筹建了本学院,同时招聘了美国艾默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杰出讲席教授聂书明教授担任院长。学院的宗旨是瞄准现代工学前沿,面向人类和国家对材料、信息、健康和能源等方面的重大需求,通过建设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师队伍,开展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研究,满足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领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培养领军人才。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四个系,分别开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工程、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已建成江苏省微创伤介入医疗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南通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气溶胶生物效应与健康研究中心材料制备与表征中心、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光伏工程与技术中心、储能材料与技术中心、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心等学术科研平台。也是“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的主要参与单位。

学院作为国际化办学试点单位,享有人才政策与学科建设的自主权, 全院构建了“国际专家团队与本土执行团队”相结合的协同管理团队,形成了与国际顶尖大学相一致的办学理念。目前,由美国HDR公司设计的6.6万多平方米高标准教学和科研大楼正在建设中。2015年,学院正式向外专局申报“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标志着学院步入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师资力量】

学院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现有教授37 人、副教授19人,专职科研人员27人,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有境外知名大学的科研经历。其中包括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青年千人”13名,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基金委创新团队1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 个, “973”计划和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7人。

【科研成果】

学院在研的“973”项目有14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面上青年基金项目64项,以及30多项省部级企业的课题,在研经费1.3亿元。

学院的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在Science、Nature Mater.、Phys. Rev. Lett. 、Adv. Mater、Nano Lett.、J. Amer. Chem. Soc. 和Angew Chem. Int. Ed.等顶级学术期刊,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98项、国 际专利3项。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入选2007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国际合作】

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和韩国岭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境外学校开展本科生交流;

开设“天地名人讲坛”、“天地现代工学论坛”、“Forssmann生物医学讲坛”三个高级别系列讲座,每年邀请境外名校教授讲座;

开设暑期学校,邀请外籍教师授课;学院设有“南京大学Forssmann国际交流基金”

【人才培养】

学院贯彻学校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先后承担了教育部教改项目“材料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和江苏省研究生教改项目“新型工程学科多层次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建成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并结合专业特点和“世界五百强”海力士、京东方等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着力培养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注重数理基础的同时,强调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院重点在“国际化教学”方面尝试,目前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开设了12门双语教学课程。

学生将在一年级末进行专业分流,可以分别进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光电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5个方向。二年级以后开始具体专业的学习,并可能得到进实验室加入科研的机会。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全国教学成果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各1项,本科生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或申请专利已达30余篇/项;在“挑战杯”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重大赛事中频频获奖。在培养的学生中,更有在入学研究生后一年即获得中国光学领域“王大珩”奖。

【就业深造】

继续深造者约60%(国外15%左右,国内45%),主要录取的国外高校有: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京大学等;主要就业企业有SK海力士半导体、京东方、天马微电子、瑞声科技、TP_link、 英格索(中国)、沙钢集团、应用材料(西安)、台积电、中国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比亚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