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丽丽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影视文化、影视符号学

  1973年4月出生,籍贯安徽,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2000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研究兴趣集中在电影学、新媒介研究、视觉文化、叙事修辞学等领域,担任本科生电影学、影视美学、受众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新闻学等课程。独立主持两项课题并参与一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重点规划项目。2006年4月赴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做访问学者。著有《金庸笔下的江湖女性》,参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大学语文》,并在《文学评论》、《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新闻知识》、《新闻传播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部分发表论文
  1.《从播客.维客等新现象重新审视网络传播的话语空间》,《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3期
  2.《论新时期现实主义类型化现象的源起》,《江汉论坛》2006年4期
  3.《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冷思考》,《新闻知识》2005年6期
  4.《一种新媒体经济的全球化意义》,《新闻知识》2004年1期
  5,《网络传播与全球化》,《新闻知识》2002年6期
  6.《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长江学术》2002年2期
  7.《新时期现实主义美学韵味的失落》,《文艺争鸣》2001年5月
  8.《论当下现代性语境中的叙事位移》,《江汉论坛》2001年11期
  9.《在边缘的弱者——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印象》,《江海学刊》2000年3月
  10.《新时期现实主义:困境中的突围》,《文学评论》1999青年学者专号
  11.《当代文学关键词》,《南方文坛》1999年4期
  12.《爱情主题:世纪文学变迁中的演进》,《福建论坛》1998年4期
  13.《师陀的边缘性写作》,《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1998年2期
 
 
 
 
姓名:周凯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媒介管理与运营实务、文化战略与创意产业研究、品牌整合与策略传播、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影视研究

  周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国家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专家库成员,中国营销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优秀人力资源专家库成员,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会员,中国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专家评委库成员,全国百家电视台“解放中国”联合摄制活动评委,“盛世长江”十八座城市台专题片联赛评委,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选拔活动专家顾问,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朗诵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化艺术促进会理事,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质量专家库成员,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特聘监评专家,南京大学发展委员会特约委员,南京宏观经济学会理事,多家大型集团公司和传媒、政府机构高级顾问,《凤凰周刊(城市)》编委等职;并曾在某香港上市公司历任业务主管、部门总经理等职。现已取得国家注册拍卖师、会计师、经济师等国家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新华社电视新闻中心等多家电视媒体担任节目主持人及制片人、首席策划和特约评论员等职,面对面访谈近300位政府高官、企业总裁和文化名流。
 
 
 
 
姓名:郑欣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政治传播学.乡村传播.应用传播研究

  郑欣,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江都人,2003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与传播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个人专著《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获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电视节目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广告效果测评》.《传播社会学》.《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等。
  研究生课程:《传播与社会研究》.《政治传播学》
  科研成果:

  (一)著作: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第一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主编:
  《谁说服了我们的口腔:食品.药品.保健品广告效果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空间的分割:新媒体广告效果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学术论文:
  1.“对农传播中的农民权益问题:基于受众本位论的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4期。
  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传播学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3.“生活圈媒体及其广告效果探讨——基于五种户外视频新媒体的实证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
  4.“村民上访: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与重构——一个博弈论的分析视角”,《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文化增殖与符号消费:保健品送礼广告的意义建构及其效果研究”(第一作者),《新闻大学》,2011年第1期。
  6.“政府传播影响力研究:一种社会动员的视角”,《学海》,2011年第1期。
  7.“变迁中的电视受众心理及其社会属性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第6期。
  8.“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3期。
  9.“电视节目评估:从量化分析走向质的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10.“电视选秀节目研究综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1.“从节目策划到产业运作:创意经济引领荧屏活力”,《新闻界》,2007年第2期。
  12.“媒体消费语境中的‘中产阶级’幻想——以《Mangazine 名牌》杂志叙述下的男性精英形象为例”,《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13.“‘有请当事人’:青少年眼中的选秀节目及其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7期。
  14.“当平民遭遇‘偶像’:‘粉丝’及其偶像崇拜行为研究——以后选秀时代的‘玉米’粉丝为例”,《青年研究》,2007年第3期。
  15.“媒介使用动机与文化消费:以江苏省三地城乡居民为对象的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6.“存在与荒谬:一项有关社会新闻负面化倾向的实证调查”,《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17.“运动中的乡村道德与权力”,《中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期。
  18.“田野调查与现场进入:当代中国研究实证方法探讨”,《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9.“乡村政治及其研究路径”,《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0.“村民上访问题的理论阐释与构建”,《学术论坛》,2003年第3期。
  21.“农村群体性事件:团堡个案研究”,《社会学》,2003年第3期。
  22.“理智与迷狂:青年球迷及其行为研究”,《青年研究》,2000年第9期。
  23.“集机群行为:要素分析及其形成机制”,《青年研究》,2000年第12期。
  24.“球迷骚乱:多重视野下的理论解释”,《社会学》,2000年第3期。
  25.“流行语:双重视野下的语言现象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第10期。
  26.“现代广告与青年消费文化”,《青年研究》,1999年第1期。
  27.“城市青年流行语”,《大过渡时代的中国青年》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科研项目:

  (一)个人主持
  1.2010年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众传媒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10BXW024);
  2.2009年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面向“三农”的传播服务研究 ”(09YJC860016);
  3.2008年起主持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电视节目低俗化及其对策研究”(08TQB009)。
  4.2006年6月起主持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青少年与‘平民偶像崇拜’:以电视选秀节目的风靡为例”;
  5.2005年4月起主持香港城市大学大陆青年传播学者资助基金项目“政治传播中的网络动员研究”;
  6.2005年10月起主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科预研基金项目“多维视野下的电视社会学研究”;
  7.2004年9月起主持南京大学人才引进资金项目“传播与社会动员:重大社会事件中的传媒角色及其功能研究”;
  8.2002年3月-8月于河北省南皮县进行“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博士论文田野调查。

  (二)主要参与
  1.2006年起至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农民政治参与”课题研究;
  2.2004年起至今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闻传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研究。
  获奖情况:
  2005年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姓名:郑丽勇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1. 媒介经济与管理2. 应用传播学

  郑丽勇,男,1968年出生于浙江省丽水市,1985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理学士学位,199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1999年获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任教。2001年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在职攻读博士,2005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融合应用实验室首席研究员。
  
  开设课程
  研究生课程:媒介管理研究。
  本科生课程:市场营销学.现代广告学.经济学.市场调查.广告决策。
  专题培训课程:媒介战略管理.媒介营销管理.品牌策划管理.广告决策管理.企业识别系统策划与管理。

  研究项目
  1.  主持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党的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研究”;
  2.  主持南京大学融合应用传播实验室与《南京日报》联合研究项目 “媒介影响力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
  3.  主持南京大学政府新闻研究所研究项目“政府新闻传播效果研究”;
  4.  主持江苏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化体制改革与传媒集团化经营问题研究”;
  5.  主持南京大学国家社科项目预研基金“广告效果测评理论创新与实证研究”;
  6.  主持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基金项目“江苏人文素养评估指标设计与调查”;
  7.  主持南京市秦淮河建设开发总公司横向课题“南京市秦淮河广告规划”;
  获得奖励
  1.博士论文《广告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入选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青年文库。

  著作
  1.《广告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专著)
  2.《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编)
  2.《媒介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教材)

  论文
  1.试论报纸品牌内涵,新闻知识,2001年第11期;
  2.寻求最佳的激励组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7期;
  3.注意力管理:对广告业使命的重新审视,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4.核心竞争力与区位吸引力组合矩阵,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5.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角色变迁的内因分析,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12月30日;
  6.体育营销传播,新闻传播论坛第8辑;
  7.受众观念变化对传媒发展的挑战,新闻界,2003年第3期;
  8.新闻工作者的视角:WTO与中国大陆媒体,新闻界,2003年第5期;
  9.论激励的结构,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10.不确定性:广告研究的新视角,江苏广告,2004年第7期;
  11.频道专业化要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电视研究,2005年第1期;
  12.传媒体制变迁目标与路径选择,新闻界,2005年第6期;
  13.论传媒产业的产权改革及思路选择,新闻界,2006年第2期;
  14.再议市场驱动的跨区域媒介集团化,新闻界,2007年第1期;
  15.重构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东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6.媒介消费结构与小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3期。

  研究报告
  1.  南京报纸影响力调查报告(2009年);
  2.  政府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报告(2009年);
  3.  江苏省公众人文素养调查报告(2006年);
  4.  南京市秦淮河广告规划报告;
  5.  《扬子晚报》2007年改版读者调查报告;
  6.  江苏常州投资集团企业形象策划与战略咨询报告;
  7.  江苏九鼎集团企业形象策划与营销咨询报告;
  8.  江苏亚东房地产公司形象策划与营销咨询报告;
  9.  中国蓝色星球冷媒有限公司品牌策划与视觉形象设计。
 
 
 
 
姓名:夏文蓉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学,媒介文化批评以及受众研究

  198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年留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考入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传播学专业攻读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闻学院广告学系主任,副教授。专业方向: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广告学研究。

  科研项目:
  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的挑战研究,主持人,2002-2003,省十五规划项目,1万元;
  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研究,主要参加者,2001-2003,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
  互联网管理研究,主要参加者,2002-2003,省十五规划项目;
  江苏省道路运输市场客户满意度研究,主持人,2003-2004,江苏省交通厅项目,14.5万元;
  大众媒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角色,主要参加者,2004-200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社会新闻的公共属性研究,主持人,2004-2005,南京大学校级规划项目,0.5万元;
  企业理念评估研究,主持人,2006,江苏省国信集团项目,3万元。

  学术成果:
  《论舆论传播与引导机制》,《江苏社会科学》1999.1;
  《作为一种策略的媒体社区》,《新闻记者》2002.1;
  《媒体价格战的得与失》,《新闻知识》2002.3;
  《论新闻学的理论创新与传播维度的建构》,《江苏社会科学》2003.4
  《市场经济与大众媒介功能观的转向》,《新闻知识》,2003.1;
  《公共危机中的媒体表现》,《新闻记者》,2003.8、9;
  《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儿童消费行为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2;
  《传媒形态与受众心理空间的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受众观念》,《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
  《关于情感类电视节目的“情感”与“形式”》,《视听界》,2004.10;
  《论地方电视社会新闻的公共属性》,《中国电视》,2005.2;
  《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
  《广告文案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

  学术活动:
  2001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两岸传媒迈进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
  2003年,复旦大学,全国传播学学术年会,获得大会优秀论文奖;
  2004年,在武汉大学,全国广告教育学术研讨会;
  2004年,北京大学,“广告学国际论坛”。
 
 
 
 
 姓名:王雄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 。

  1963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新闻系教授,文学博士。

  自1990年始,先后在国家一流期刊《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和核心期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专著.主编.合著有《新闻舆论研究》.《报业旗舰的航程》.《西方形式美学》.《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等。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转型》,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及若干校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

  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院求学或施教,具有跨学科学习和教育背景。

  担任江苏广电总台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顾问委员会委员。与江苏及其他部分省市媒体界有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参与高层媒体策划和整体改版活动。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元集团.中石油江苏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开设危机管理与媒体公关讲座,培训新闻发言人,并担任媒体顾问。曾受邀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主讲教授。

  校内主讲课程
  《新闻舆论研究》.《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国际传播》.《西方文化史》.《西方传播学流派》。

  发表论文(部分)
  1.《艺术“意识形态”论与艺术“生产活动”论的对峙与对话》,载于《文学研究》1992年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卢卡奇审美反映论的再认识》,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3.《“批判的美学”与美学的批判》,载于《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第1期。
  4.《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的“形式”概念》,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1994年第7期)
  5.《试论皮埃尔·马谢雷的“文学生产理论”》,载于《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1994年第9期;1995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青年论文奖”)
  6.《论瓦尔特·本杰明的“艺术生产理论”》,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卢卡奇与形式美学》,载于《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    1996年第6期)
  8.《倾斜的新闻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此文获南京大学1997年“中流”文教基金奖资助)
  9.《召唤伟大的叙事时代》,载于《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卷1997年第7期)
  10.《面临着双重压力的大众传播媒介》,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1.《屈原:一个历史原型的艺术变迁》,载于《戏剧艺术》1998年第1期。
  12.《新闻写作与报道的新维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学》卷1998年第4期;1999年获第2 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收入《1990-2001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
  13.《新闻媒介与舆论引导的原则和艺术》,载于《晚报研究》1999年第1期。
  14.《论“新新闻学”与“新闻文学”》,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5.《全球化语境与我国文化传播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6.《新闻舆论引导活动中的媒体定位》,载于《新闻知识》2001年第10期。
  17.《我国媒体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和应对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8.《我国传媒业在“入世”后面临的五大挑战》,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9.《新闻立法工作必须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载于《新闻传播论坛》 第7辑(2002年8月)
  20.《情感电视时代的来临》,载于《视听界》2004年第10期。
  21.《以人为本:开启媒体“新思维”》,载于《视听界》2006年第1期。
  22.《电视“民生新闻”的幻像和转型》,载于《现代传播》,2006年第2期。
  23.《整体创新:“绝对唱响”开辟电视选秀节目转型之路》,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2期。
  24.《持续创新:媒体的战略理念和生存法则》,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5期。
  25.《树情感之大旗 立创新之标杆》,载于《视听界》2007年第9期。
  26.《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载于《视听界》2008年第4期。
  27.《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新语境中的自我转型》,载于《视听界》2009年第8期
  28.《七年之痒: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载于《新闻记者》2009年底11期

  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
  主持南京广电集团《移动电视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项目。
  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承担江苏省“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新闻舆论引导研究》。
  承担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
 
 
 
 
姓名:王蕾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网络传播、电子媒介发展、媒介文化、外国新闻传播史、媒介与性别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王蕾,法学博士(社会学专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从事网络传播.新闻评论.新闻史论.媒介文化.媒介与社会性别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了“网络传播”.“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媒介文化批评”.“电子媒介发展史”.“出版学”.“外国新闻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省部.校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过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2000.2006年)等奖项。参与讲授的“网络传播系列课程”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3年),“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课程获南京大学精品课程称号(2004年)。

  2006年被评为“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08年4月赴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做访问学者。曾多次赴港台.境外进行学术交流,并与境内外相关新闻传播研究机构和学者保持着密切学术联系。

  至今已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作2部,参著2部。
  部分著作和研究论文如下:

  著作:
  1.《美国图书宣传研究》(专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编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6
  3.《网络传播概论》(参编),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百年南大老建筑》(撰写全书文字稿),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论文:
  1.《时尚媒体与白领幻像》, 《新闻记者》,2009年第7期。
  2.《时尚杂志:文本背后的消费主义》, 《编辑学刊》,2009年第6期。
  3.《论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 《新闻大学》, 2008年 冬季号。
  4.《奢化时尚与白领文化认同》, 《文化研究》第8辑, 2008年。
  5.《电视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偏差”》 , 《新闻界》,2006年第4期。
  6.《试论出版社的网上宣传》 , 《科技与出版》,2005年第5期。
  7.《博客现象与传统出版》 , 《中国出版》,2004年第8期。
  8 .《美国图书的广播影视宣传》 , 《编辑之友》,2004年第6期。
  9.《美国现代报业竞争与黄色新闻浪潮》 , 《新闻知识》,2003年第8-9期。
  10.《中国出版社网站:现状.问题及前景》 , 《编辑之友》,2003年第4期。
  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2003年6期全文转载。
  11.《网络出版初探》 , 《现代传播》,2002年6期。
  12.《电子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11期。
  13.《电子书及其国内外研制现状》 , 《图书馆学研究》,2002年第10期。
  14.《美国出版业特点及发展趋向》, 《编辑之友》,2002年第1期。
  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2002年6期全文转载。
  15.《美国出版商如何包装图书营造品牌》, 《出版发行研究》, 2002年第4期。
  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2002年7期全文转载。
  16.《网络时代的新闻教育》,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年第1期。
  17.《对网络传播的几点认识》, 《新闻知识》, 2002年第5期。
  18.《谈谈美国的书载广告》, 《中国出版》, 2002年第4期。
  19.《美国的书评宣传》, 《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1期。
  20.《大陆地区专业媒体网站述评》, 《传媒透视》,2001年5期(香港学术期刊)。
  21.《新闻写作的理论与实践》, 《新闻记者》,2001年3期。
  22.《网络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 , 《新闻记者》,2001年第9期。
  23.《论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新闻传播论坛》,2001.9
  24.《巴金的编辑生涯与编辑思想研究》, 《编辑学刊》,2001年3期。
  25.《对网络传播的探索》, 《传媒透视》,2001年第8期(香港学术期刊)。
  26.《论报纸版面设计的风格》 , 《新闻三昧》,2001年第6期。
  27.《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新闻记者》,2001年第3期。
  28.《我国新闻网站发展简析》, 《新闻界》,2001年第4期。
  29.《新世纪的网络传播发展》, 《新闻记者》,2001年第6期。
  30.《网上图书宣传在美国》, 《编辑学刊》,2001年第6期。
  31.《百年出版回眸》, 《中国出版》,2000年7期。
  32.《澳门报业综览》, 《新闻广场》,1999年1期。
  33.《港澳报业述评》, 《新闻传播》,1999年3期。
  34.《20世纪末大陆地区书目出版现状》, 《书目季刊》,1998年3期(台湾期刊)。
  35.《台湾书院发展述略》 , 《台湾研究》,1998年1期。
  36.《美国大型连锁书店与独立书店之争》, 《中国出版》,1998年10期。
  37.《中国出版,如何走向国际书展》, 《中国出版》,1998年11期。
  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9年1期全文转载。
  38.《美国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 《中国出版》,1998年4期。
  39.《从〈出版工作.图书评介〉透视出版研究》, 《编辑之友》,1998年1期。
  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8年4期全文转载。
  40.《美英畅销书策划》, 《编辑之友》,1998年3期。
  收入《1999年中国编辑研究》一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1.《我国书目出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出版发行研究》,1998年4期。
  42.《民国时期的盗版与反盗版》 , 《出版发行研究》,1998年2期。
  43.《报纸版面设计‘个性’谈》, 《新闻广场》1998年2期。
  44.《Internet上的出版资源》, 《出版广场》1998年4期。
  45.《Internet与传统出版》, 《编辑之友》, 1997年第4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与书评》1997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6.《张元济出版人才思想研究》, 《编辑学刊》,1997年第6期。
 
 
 
 
姓名:王辉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电视新闻实务,纪录片研究,影像叙事学。

  中共党员,43岁,汉族,文学硕士,副教授。

  (1)1981年9月进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5年6月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留校,在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至1989年9月。其间曾于1985年9月至1986年6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进修。
  (2)1989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转往武汉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6月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到南京电视台工作,先后任助理记者.记者(编辑).主任编辑(2001年8月经江苏省人事厅评审获得主任编辑任职资格),工作至2002年10月。2002年10月底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

  一.教学
  2002年10月底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以来,讲授了六门课程.约800学时。这些课程是:
  (1)《广播电视概论》(本科生课程),主讲了三分之一内容;
  (2)《电视节目制作》(本科生课程),先后主讲了三轮;
  (3)《电视纪实节目专题》(研究生课程),先后主讲了二轮;
  (4)《电视编辑》(本科生课程),主讲了一轮;
  (5)《纪录片》(本科生课程),先后主讲了八轮;
  (6)《电视新闻》(本科生课程),先后主讲了四轮。

  二.著作
  1.从2004年6月起至2006年8月,在讲授《纪录片》课程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写作《纪录片:想法与做法》(约48万字),该书已于2007年1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2.从2003年春天起.至2007年3月,在讲授《电视新闻》课程的基础上,陆续写作完成了书稿《电视新闻实务解析》(约50万字),将于2007年7月出版(有出版合同)。
  3.参与写作由丁柏铨教授主持的著作《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2003年),完成其中一章;
  4.参与写作由丁柏铨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2004年),完成其中第九章《因媒介而异的新闻写作规律》。
  5.担任执行主编,主持完成电视新闻作品集《社会大广角》(1999年)。
  6.参与写作由樊凡教授主持的著作《中西新闻比较论》(1995年)。

  三.参与研究课题
  1.从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参与丁柏铨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加入WTO之后我国新闻业的发展战略”,完成其中广播电视的发展战略科研内容,成稿2万字左右;
  2.2003年3月至6月,参与丁柏铨教授主持的浙江省绍兴市广播电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

  四.撰写论文
  1.《谈话节目以何引人入胜》(《新闻通讯》2002年2月)
  2.《从典型场景的魅力看电视记者的思维方式》(《新闻知识》2002年10月,核心期刊)
  3.《试论电视新闻节目改革的趋向》(《新闻知识》2003年2月,核心期刊)
  4.《相互竞争 共同发展—南京地区电视新闻变革解析》(《当代电视》2003年5月,核心期刊)
  5.《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变革与高校广电教育的突破口》(2003年10月,首届全国高校广播电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
  6.《论视听符码的表意特质》(2004年5月,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国际会议批准文号:复旦大学外会[2004]9号。)

  五.近年获奖
  1.2002年5月,在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工作期间,参与《市民论坛》栏目的策划工作,所完成的第五期《成功在南京》节目.在全国电视经济节目评比中获得了栏目类二等奖。
  2.2002年2月《社会大广角》(1999年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获得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姓名:陶鹤山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新闻史、国际政治传播、传播学理论、媒介经济学 。

  1966年9月1日生于江苏省武进,1984年9月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1988年7月获法学学士学位。1988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991年1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6月进入南京大学政治学系从事教学工作,1993年9月任讲师。1993年9月开始在职攻读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6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3月被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1999年4月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学系作访问和合作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变迁问题,为期半年。1999年12月调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工作,现任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姓名:秦州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媒介环境学、媒介文化、网络新闻、新闻哲学。

  网名紫竹,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任江苏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主任记者,中国江苏网新闻总监。2000年3月创办知名学术网站紫金网(www.zijin.net)。

  出版著作:《新闻网页设计与制作》(2005)、《网络“客”文化》(2006)、《网络新闻编辑学》(主编)(2007)。

  主教课程:媒介环境学、网络新闻导论(双语课)、网络传播专题(研究生)。
 
 
 
姓名:潘知常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美学理论,当代文化与传播研究等(待查)

  1956年12月生,湖南澧陵人。1988年被聘为副教授。1990年9月由郑州大学中文系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6月被聘为教授。2001年调入新闻传播学系工作。曾任南京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盟中央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广播受众研究会理事、中国青年美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形象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现为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被聘为国内多家电视台、媒介公司顾问。

  出版学术著作15部,编著5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新闻传播学方面的主要成果有《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著作,第一作者)、《潘多À的魔盒:大众传媒作为世界》(论文,第一作者)等。
 
 
 
 
姓名:蒋旭峰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学 广告学 心理学

  1966年5月生,江苏淮安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副主任。
  自1987年在南京大学从教以来,先后开设“管理学”、“整合营销传播”、“现代广告学”、“广告心理学”、“广告个案分析”、“广告策划”等多门课程,教学质量优良,曾获南京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广告创意:思维与技法》、《有效的广告策略―广告的心理学法则》、《消费决策与广告策略》等学术论文十余篇。
  主编与参与编撰教材两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广告策划与创意》(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广告文案写作教程》(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在从事广告与营销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广告与营销的实践,主持策划与销售了十余个楼盘;主持过“苏州乐园”“万科金色家园”等多家企业及项目的整合营销传播工作;主持过“亚东建发集团”“朗驰集团”“苏舜集团”“九鼎集团”等多家企业集团的CIS导入工程。
 
 
 
 
姓名:巢乃鹏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网络新闻传播研究,人际传播研究

  出生于1972年,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1996-1999年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攻读硕士;1999-2002年攻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培养的博士,2002年1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传播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网络传播研究.人际传播研究

  开设课程
  网络传播.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人际传播.网络新闻理论与实务

  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1.主持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培养基金“基于相关性理论的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
  2.主持南京大学校文科项目“中国网络媒体:产品差异化战略研究”
  3.主持南京大学笹川良一基金课题“BBS使用者网络交流心理行为研究”
  4.主持南京大学《人际传播》双语课程教学项目
  5.参与2002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网络广告业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
  6.参与2001年江苏省社科重点课题“网络新闻宣传与管理研究”
  7.参与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规划项目“网络社会的传播控制”

  获得奖励
  1.专著《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种信息查寻的研究范式》获南京大学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网络传播课程(主讲人之一)被列为南京大学校精品课程
  出版著作与教材
  1.《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种信息查寻的研究范式》,个人专著,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2.《网络广告原理与实务》,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网络传播概论》,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02以来发表期刊论文
  1.中国大陆情报学研究进展述评:1996—2000《资讯传播与图书馆学》(台湾)2002年第2期
  2.当前国际电子出版研究中一些热点问题《中国出版》2002年第9期
  3.网络传播专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新闻知识》2002年第8期
  4.认同之舞:虚拟社区的人际交流《新闻大学》2003年夏季号(合作)
  5.浅析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战略《新闻知识》2003年第5期
  6.信息查寻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与合作式信息查寻《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年第4期
  7.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模型《图书情报工作》2004年第12期
  8.技术防范:攻坚战的胶合点《网络传播》2004年总第6期
  9.媒介变迁与童年的消逝《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5期
  10.我国数字电影发展现状之研究《电影艺术》2005年第3期
  11.基于网络出版的学术传播体系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2.传媒产业:基于价值链与利润区的分析 新闻传播论坛(第八辑)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1.中国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 信息使用研究国际研讨会,台湾,2002年
  2.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监管与商业模式,第四届媒介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台湾辅仁大学,2002年
  3.Farmers’ Internet Access and Usage in Western China: A Case Study, 4th Annual Chinese Internet Conferenc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2006
  4.互联网传播与中国西部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以黄羊川为例的一个初探性研究,国际学术会议:数码传播与社会转型:中华社会及其他地区之经验,香港浸会大学,2006年
  5.Will People’s Voice Vanish?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Internet Censorship on Individual’s Onlin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China, 5th Annual Chinese Internet Conference, Texas A&M University, 2007
 
 
 
 
 姓名:胡翼青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与传播思想史

  祖籍广西博白,1975年7月3日生于江苏无锡。1993年毕业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中,同年考入南京大学新闻系广告大专。1995年直升入94级新闻学本科学习,1996年9月起担任新闻系学生会主席。1998年本科毕业,获得当年“韬奋新苗奖”一等奖,直升研究生并留系任教。2002年6月提前获得硕士学位并获准攻读社会学博士,2006年12月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自2008年9月起,获准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师从黄旦教授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目前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也曾有过业界工作(曾在香港文汇报工作过一年,并在《中华工商时报》等多家媒体实习,发表过近20万字的各种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课教学研究的经历。

   教学成果
  A.曾担任课程:
  1.专业主干课: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广告学基础.传播学概论.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
  2.专业基础课:基础写作.外国文学.社会心理学
  3.全校公选课:西方传播学思潮
  4.选修课:消费行为学.传播学名著选读
  B.主要教学奖项:
  作为第四完成人的教改项目“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获得了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为第四完成人建设的课题“新闻写作”获得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自2003年以来,连续三次获得南京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入围奖。
  曾获得1998年南京大学奖教金三等奖。
   科研成果:

  A.1999年以来撰写的专著及教材:
  1.《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独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等杂志发表了王怡红研究员.吴飞教授等学者的书评,有较好的社会反响。该书获得南京大学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2.《受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二作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3.《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独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该书出版后,《中国图书评论》.《学海》.人民网.中华传媒网等多家媒体发表了陈力丹教授等学者的书评,对该书以较高的评价。
  4.《深度报道原理》,第二作者,新华出版社,2001。该书获得2003年南京大学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
  5.《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二作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通讯写作》,第二作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7.《民生新闻概论》,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全球中产阶级报告》,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新闻写作教程》,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1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修订版)》,参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13.《网络新闻事业管理》,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新闻采访与写作》,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教材奖。
  15.《广告文案写作教程》,参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6.《网络传播概论》,参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17.《网络记者》,参编,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18.《中国实用文秘大全》,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B.工作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未作说明的文章均为独署):
  1.“双重学术标准的形成:对批判学派‘夭折’的反思”, 《国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8年第7期。
  2.“流言背后的结构性因素”,《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8年第3期。
  3.“交流抑或控制:对传播内涵的再思考”,《现代传播》(来源期刊,核心),2008年第1期。
  4.“人本主义范式的兴起:论传播学的科学革命”,《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4期。
  5.“互联网上的使用与满足——一项关于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实证研究”(第一作者),《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无影无形的统治——读《技术垄断》”,《博览群书》2008年第4期。
  7.“论传播研究范式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兼论中国传播学30年来的得失”,《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7年第4期。
  8.“在希望的田野上:新闻传播前沿课题”学术研讨会综述”,《新闻大学》(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4期。
  9.“论民生类法制节目的传播形态”,第一作者,《新闻记者》(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9期。
  10.“大众传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念的传播效果分析”,《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5期。
  11.“从芝加哥学派到结构功能主义:论拉斯韦尔的思想转型——兼论美国早期传播思想发展的历史动因”,《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4期。
  1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神话的背后”,《国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4期。
  13.“传播技术与文明变迁:传播学的永恒母题——基于传播学科的思考”,《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7年第1期。
  14.“媒介素养与传播效果研究——基于大众传播理论创新的思考”,《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6年第6期
  15.“试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技术主义范式的建构”,《国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6年第8期。
  16.“网络交往行为:一项基于不同阶层的比较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二届网络传播学年会提交论文。
  17.“我国传媒与建设小康社会——基于发展传播学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8.“媒介学习型组织:现状与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9.“对数码沟研究的质疑”,第二作者,《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第2期。
  20.“论网际空间的‘使用—满足’理论”,《江苏社会科学》(来源期刊.核心),2003年第6期
  21.“新闻工作者的视角:WTO与中国大陆媒体”,第一作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3年第5期。
  22.“受众观念变化对传媒发展的挑战”,第一作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3年第3期。
  23.“对当前平民化报道的反思”,《新闻知识》,2003年第4期。
  24.“对报纸广告的再认识”,《新闻知识》,2002年第4期。
  25.“深度报道的文体说与旨趣说”,第二作者,《新闻知识》,2001年第12期。
  26.“论深度报道的整合”,《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7.“试论21世纪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0年第4期。
  28.“传播学学科地位的再认识”,《南京大学学报》(来源期刊.核心),2000年第5期。
  29.“新闻写作研究的新尝试”,《江苏社会科学》(来源期刊.核心),2000年第3期。
  30.“网络的传播学思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来源期刊.核心)2000年第4期全文转载。
  31.“论传播的经济功能”,《江苏社会科学》(来源期刊.核心),1999年第2期。

   主持或参与课题
  1.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加入WTO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参与国家级课题“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新闻传媒的角色.功能与使命”;
  3.参与省级课题“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研究”;
  4.参与省级课题“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的挑战研究”
  5.参与横向课题“杭州日报读者调查”;
  6.主持省级课题“新形势下网络媒体先进典型宣传的效果研究”
  7.主持校内课题“传播学前沿课题研究”;
  8.主持校内课题“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研究”
  9.主持横向课题“盐阜大众报改版策略研究”;
  10.主持学院预研基金课题“传播效果:从传统媒介到网络”;
  11.主持横向课题“农业新闻传播及其效果研究”。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add 南大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免费领真题,找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