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周建国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实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
 
  个人简介 
  周建国,男,1965年生,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现任南京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实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2001年6-9月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海沃德分校(现名:Eastbay Campus)作学术访问。 
   
  代表成果 
  01.1996,《浅论毛泽东的反腐败思想》,《江海学刊》第3期。 
  02.1997,《学习邓小平的发展行政思想》,《中国行政管理》第11期。 
  03.2003,《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之差异》,《江海学刊》第5期。 
  04.2003,《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永桃主编)。 
   
  科研项目 
  01.199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国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 
  02.2001-2004,里下河地区水管理多中心制度安排的研究,江苏省水利厅,主持人。 
  03.2004-2005,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研究,江苏省水利厅,主持人。 
  04.2006,征地拆迁与移民安置流程再造研究,江苏省南水北调办立项课题。 
   
  学术交流 
  01.2002年12月,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两岸三地公共行政研讨会,哈尔滨。
   
  学术获奖 
  01.2006,《行政管理学》,江苏社会科学三等奖。
  地址:中国南京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逸夫管理科学楼  邮编:210093  电话:86-25-83594346 传真
 
 
 
 
姓名:周春梅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教学科研工作
 
  个人简介 
  周春梅,女,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后在社会学系在职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导。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近年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决策方法论”.“社会保障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等。 
   
  代表成果
   A.学术论文 
  01.《建立完善我省社会保险制度》,《人民权力》1999年第5期。 
  02.《正确认识“政府促进就业”的作用》,《江苏劳动保障》2002年第6期。 03.《就业保障的难点与政府作为》,《江海学刊》2003年第6期。 
  04.《就业何日无忧》,《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第12期。 
  05.《论国有企业改制中劳动关系的调适》,《江苏社会科学》, 2010年第6期。 
  06.《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与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B.教材与著作 
  01.《思想政治工作学概要》参写,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02.《马克思主义知识辞典》参写,江苏教育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年。 
  03.《政治》参写,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1991年。 
  04.《政治理论教程》参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05.《政治理论基础》参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06.《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要》参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07.《西方政治思想史》参写,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0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写,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09.《劳动行政管理》参写,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西方政治思想史词典》部分条目。 
  11.《邓小平理论概论》参写,科学出版社,1998年。 
  12.《马克思主义基础》副主编,国家公务员考试学习丛书(江苏省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邓小平理论概论》参写,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MPA考试用书《政治理论》,写“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5.江苏省公务员考试丛书《马克思主义基础》副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C.学术获奖 
  01.1994-1995学年南京大学双元奖教金二等奖。 
  02.1996-1997学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育才奖。 
  03.1996-1997南京大学奖教金单项奖。 
  04.1997-1998学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育才奖。 
  05.1998-1999学年南京大学奖教金三等奖。 
  06.1995年《西方政治思想史》(参写)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南京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07.2002年获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与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奖助。
 
 
 
 
姓名:熊秋良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研究
 
  一.简历 
  熊秋良,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 

  代表成果 
   01、《晚清“自强”口号的首倡者是魏源》,《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 
   02、《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史学月刊》2002年第12期。 
   03、《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的财政状况探析》,《民国研究》2003年总第7辑。 
   04、《中华革命党的财政管窥》,《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 
   05、《从政治动员的角度看国民党改组后的党化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06、《试析<新青年>关于世界语的讨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07、《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1期。 
   08、《析民初第一届国会选举》,《民国档案》2005年第4期。 
   09、《变异的政党竞选——以民国第二届国会选举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0、《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后党员规模与组织建设考察》,《民国研究》2007年第10辑。 
   11、《民主的颓变——民国第二届国会选举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12、《试析改组后中国国民党的党务运作》,《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3、《同盟会财务状况管窥》,《民国研究》2008年第11期。
   14、《制度移植的效用与与制约:中国近代选举制度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15、《建国初期乡村政治格局的变迁——以土改运动中农民协会为考察对象》,《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16、《“集体化”语境下农村整党考察(1952-1954)》,《福建论坛》2010年第11期。 
   17、《辛亥革命前后中国选举思想演进》,《民国研究》2011年秋季号,总第20辑。 
   18、《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路径分析——以新中国江苏省首次普选为例》,《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9、《建国初期基层选举与政治传播研究——以江苏省首次普选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著作: 
  独著:
  《移植与嬗变: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国会选举制度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合著:
  《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科研项目: 
   1、中流—喜马拉雅学术奖助金,中国国民党政治动员与财政状况研究(1905~1927),主持人。 
   2、2007年南京大学文科校级科研课题,主持人。 
   3、2009年南京大学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预研项目,主持人。 
   4、2010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中国江苏省首次普选研究”(10ZZC007)”,主持人。 
   5、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国政治选举管理机制研究(1912—1937)”(12YJA770045),主持人
 
 
 
 
姓名:王锁明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中国国情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简历 
  王锁明(1963—),男,江苏宜兴人,198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政治系任教,现任南京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
  主讲的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主讲的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专题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专题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学术研究主要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中国国情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二.论文 
  30.《理性视角下完善大学排行榜的路径》,载于《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年第6期。
  29.《对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观点分析》,载于《桂海论丛》2012年第1期。 
  28.《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于《前沿》2011年第18期。 
  27.《扎实践行群众观点 努力防治群体事件》,载于《江南论坛》2011年第12期。
  26.《传统仁爱思想的社会功能解读》,载于《理论界》2011年第11期。 
  25.《大学竞争力研究综述》,载于《学理论》2011年第8期(上)。 
  24.《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意义.问题与对策思考》,载于《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第7期。 
  2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载于《科教导刊》2011年第6期(中)。 
  22.《群体性事件的多维解读》,载于《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6期(中)。 
  21.《基于实效性视角的大学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载于《社科纵横》2011年第6期。 
  20.《群众理论视野下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防治》,载于《理论导刊》2011年第5期。 
  19.《整体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读》,载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4期(中)。 
  18.《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具备九种意识》,载于《学习与实践》2011年第4期。 
  17.《基于通识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愿景及其实现》,载于《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第4期。 
  16.《通识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学业考试探析》,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5.《基于高考视角的学生政治主观题失误解读》,载于《文教资料》2011年第2期(上)。 
  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教学的路径探析》,载于《高教论坛》2011年第2期。 
  13.《“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的解读逻辑探究》,载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12期。 
  12.《理清课程脉落 增强教学实效——对“原理”课教学中若干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载于《高教研究与探索》2010年第3~4期。 
  11.《对领导者威信问题的若干思考》,载于《行政与人事》1996年第12期。 
  10.《马克思生产关系四环节学说新探》,载于《桂海论丛》1992年第2期。
  09.《合理运用心理学“需要”理论,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载于《研究与探索》1991年第5期。 
  08.《从改良开始,以弃政终结——梁启超三次脱离政治述评》,载于《桂海论丛》1991年第4期。 
  07.《略谈大学课堂讲述中的穿插性讲述》,载于《高教研究与探索》1990年第2期。 
  06.《新的哲学体系,新的解释方法——贵无论玄学的真正奠基者》,载于《高校社科情报》1990年第1期。 
  05.《老庄社会理想述评》,载于《益阳论坛》1989年第4期。 
  04.《课堂教学之我见》,载于《高教研究与探索》1989年第2~3期。 
  03.《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及其形成》,载于《益阳论坛》1989年第1期。 
  02.《从〈庄子注〉看魏晋时代的儒道合流》,载于《洛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1期。 
  01.《科研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载于《益阳地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4期。 
   
  三.著作 
  07.《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核心考案》,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编著。 
  06.《邓小平理论概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参编。 
  0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自考试题分类解析与考点预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编著。 
  0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考试题分类解析与考点预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编著。 
  03.《邓小平理论概论》,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参编。 
  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副主编。 
  01.《马克思主义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参编。 
   
  四.奖励 
  0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获教育部精彩教案奖,并作为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立项。 
  05.1998~1999学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育才奖。 
  04.1997~1998学年南京大学青年教师育才奖。 
  03.1995~1996南京大学苏州新区奖教金三等奖。 
  02.1993~1994学年南京大学双元奖教金二等奖。 
  01.1989年南京大学樱松奖教金。
 
 
 
 
姓名:沈伯平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转型经济学、规制经济学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个人简介
   
  沈伯平,男,经济学博士,副教授,政府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邓小平理论教研室主任,同时兼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际政治两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转型经济学、规制经济学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等。1994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政法学院政教系,1998年-2001年在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2006年在南京大学商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承担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公共课教学工作,本校政治学系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国际经济学》以及研究生的《金融学研究》和《转型经济与社会研究》的教学工作。 电子邮箱:shenboping@nju.edu.cn.;
   
  代表成果 
  1.2009,《论中国股票市场规制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化解》,《经济问题探索》第2期,1/1。 
  2.2007,《转型期我国股票市场政府规制、自我规制及其特殊性》,《改革》第5期,1/1。 
  3.2007,《金融规制和监管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改革与开放》第4期,2/2。 
  4.2006,《论转轨时期中国规制型政府的构建》,《经济问题探索》第5期,1/1。 
  5.2005,《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与资本市场规制》,《上海经济研究》第11期,1/1。 
  6.2005,《管制、规制与监管:一个文献综述》,《改革》第5期,1/1。 
  7.2003,《要正确看待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生产力研究》第3期,1/1。 
  8.2002,《中日汇率政策取向的政治透视》,《战略与管理》第6期,1/1。 
  9.2000,《人民币汇率调整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问题》第10期,1/1。 
  10.1999,《论按生产要素分配》,《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政治理论研究专辑。 
  11.1999,《论我国的资本抽逃及其政策选择》,《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第4期(季刊),1/1。 
  12.1999,《中国资本抽逃规模探析》,香港《大公报》8月11日,1/1。 
  13.1999,《知识经济离中国到底还有多远?——兼论中国的选择》,《南京社会科学》第7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1期全文复印,1/1。 
  14.1995,《汇率并轨与国民经济发展》,《江苏社会科学》第3期(与裴平教授合作)。 
  15.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6.参与编写《挑战·适应·开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7.参与编写《〈邓小平理论概论〉自学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 
   
  科研项目 
  1.2010年,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点教材《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主要成员名单,负责其中第五章《国际金融与政治》的撰写工作。 
  2.2008年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资助,课题负责人:姚润皋教授。课题名称:《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08&ZD005。负责其中的第九个子课题《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的基本经验研究》的研究工作。 
  3.与本校商学院范从来教授合作,参与江苏省社科基金2006年重点项目《苏北沿海开发战略研究》的研究工作,已结项。 
  4.2002年获得南京大学笹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主持《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宏观调控组合》的课题研究,现已完成。 
   
  学术和教学奖励 
  1.2006年 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2007年,所主讲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并被列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 
  3.2007年10月14日,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课改方案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采访,专访题目为《新教材,新变化》。 
  4.2008年,所制作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与对外开放》入选江苏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课件”,并被列入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 
  5.2008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 
  6.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本校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7.2010年9月获得南京大学中瀚石林奖教金。
 
 
 
 
姓名:王培暄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哲学、应用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方向的研究
 
  王培暄,1968年6月生,男,博士研究生毕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哲学、应用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方向的研究。先后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哲学动态与评论》、《现当代哲学热点问题评述》、《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公共关系学》等课程。1990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98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理论经济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起任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邮箱:jzwang@nju.edu.cn。 
   
  代表成果 
  A、学术论文: 
  01、《来自传统的阻力:论欠发达地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几种思想障碍》——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02、《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原因新探》——载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03、《浅析贫富差距的社会心理承受力问题》——载于《南京大学学报研究生专刊》1996年。 
  04、《关于私营经济几个问题的思考》 ——载于《学术新论》1996年第1期。 05、《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先富阶层“越轨行为”及“显富心态”探析》——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06、《试析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状况、根源及性质》——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07、《论现象学与中国古典哲学“直觉论”之异同》——载于《镇江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08、《城市贫困问题的诊断》 ——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09、《贫富差距社会风险的承受力、预警及对策》——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0、《收入差距扩大格局中的贫困》——载于《社会学》1999年第1期。 
  11、《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风险控制》——载于《求实》2000年第6期。 
  12、《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难点解析》——载于《江苏自学考试》2001年第10、11期。 
  13、《社会学概论学习方法与学习重点》——载于《江苏自学考试》2003年第6期。 
  14、《公共关系学难点解析》——载于《江苏自学考试》2003年第12期。 
  15、《公共关系学模拟试卷》 ——载于《江苏自学考试》2004年第12期。 
  16、《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之中》 ——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教育文化版。 
  17、《〈老子〉与〈增长的极限〉——关于人类环境的古今对话》——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18、《〈高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若干疑难问题》——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19、《我国现阶段社会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挑战》——载于《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20、《论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战略定位》——载于《理论探讨》2008年第4期。 
  21、《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方法与步骤》——载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八届研究生学术会议论文集》。 
  22、《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对策》——载于《江苏高教》2009年第5期。 
  23、《全球化视野下的东方社会理论》——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4、《论我国现阶段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府调控措施》——载于《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8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25、《社会研究方法论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载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6、《浅析辩证逻辑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形式逻辑的区别》——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7、《论我国现阶段再生资源产业的社会化管理》——载于《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第5期。 
  28、《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面临的新课题、新发展和新趋势》——载于《21世纪》2010年第5期。 
  29、《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与原因》——载于《科技博览》2010年第10期。 
  30、《我国现阶段再生资源产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载于《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B、学术著作: 
  31、参编《中国读书大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 
  32、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33、参编《大学教育与管理心理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34、参编《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5、参编《时代精神与和谐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 
  36、参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新探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科研项目 
  01、2003--2004,南京大学社科处课题,《中国现阶段贫困问题研究》,主持人。 
  02、2004--2005,南京大学“两课”教学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持人。 
  03、2005--2006,“世川良一基金”青年课题,《中国现阶段收入差距问题研究》,主持人。 
  04、2009—2010,教育部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一课”制作,主持人。 
  05、2009—2010,江苏省教育厅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彩多媒体课件”制作,主持人。 
  06、2010—2011,江苏省省级课题,《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继续教育》,参加人。 
   
  学术获奖 
  01、2005,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奖。 
  02、2008年,获教育部“精彩一课”奖。
 
 
 
 
姓名:任正臣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福利经济学和社会保险理论与制度
 
  一.个人简介
   
  任正臣,男,1961年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政府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经济管理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福利经济学和社会保险理论与制度。现主要讲授《货币银行学》(本科).《劳动经济学》(本科).《社会保险学》(本科).《福利经济学》(研究生).《社会保险实务研究》(研究生)等课程。 

  电子邮箱:rzhengchen@sohu.com 
   
  二.代表成果 
  15.2012,《工作分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4.2011,《公共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3.2011,《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第七.十六章),人民出版社。 
  12.2009,《市场营销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11.2008,《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第五章),江苏教育出版社。 
  10.2006,《理想与现实的困境:解读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失败的原因》,《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3辑,南京大学出版社。 
  09.2006,《公共关系新论-理论与实务》,南京大学出版社。 
  08.2001,《社会保险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07.1997,《中国养老保险的制度分析》,《现代社会保险》第3期。 
  06.1996,《公共关系学自学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05.1994,《商务谈判》,译林出版社。 
  04.1991,《行为科学百科全书》,中国劳动人事出版社。 
  03.1990,《公共关系学新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02.1990,《社会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01.1987,《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南京大学学报》第3期。 
   
  三.科研项目 
  05.2009-201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城乡突发性事件预防及应对机制研究,主持人。 
  04.1992-1993,南京大学青年基金课题:股份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主持人。 
  03.1997-2000,世川良一基金课题:南京市职工失业.养老保险的现状和对策分析,主持人。 
  02.2001-2003,世川良一基金项目课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分析,主持人。 
  01.2001-2003,社会风险基地子项目课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主持人。 
   
  四.学术交流 
  04.2006,2006 JAPAN-KOREA-CHINA joint Symposium,Saga University,Japan。 
  03.2006,第二届青年增权国际学术会议,香港。 
  02.2004,第一届青年增权国际学术会议,香港。 
  01.2003,学术访问,香港。 
   
  五.学术获奖 
  02.2002,《社会保险学》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01.1998,南京大学青年奖教金三等奖。 
   
  六.学术兼职 
  04.南京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 
  03.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理事 
  02.南京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养老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01.南京市仲裁委员会保险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姓名:李洪波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李洪波,男,1965年5月生。198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任副教授。现为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党支部书记,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委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姓名:高传胜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社会经济发展 

  个人简介
   
  高传胜,男,江苏淮阴人。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200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2008年)。现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研究领域:社会经济发展
  教学方向:公共财政研究(研究生);社会经济政策(本科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本科生).经济学原理(本科生)
   
  E-mail: gcsnj@nju.edu.cn; gcsnj@163.com
  通讯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邮编:210093 

  公开发表论文
  21.高传胜,《如何推进从包容性增长到包容性发展》,《领导之友》,2012.2
  20.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核》,《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2.5)全文转载
  19.高传胜,《论公共服务供给与中国实现包容性发展》,《东岳论丛》,2011.12
  18.高传胜,《论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要义》,《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5
  17.高传胜,《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可以再做些什么》,《中国民政》,2011.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社会工作》(2012.1)全文转载
  16.高传胜.李善同,《全球危机与经济复苏:中国服务业的作用》,《经济研究参考》,2010.32
  15.高传胜,《新医改突破与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发展》,《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6
  14.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中国经济问题》,2008.2
  13.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08.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8)“专题研究”摘录;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收录;《中国经济学年鉴(2009)》收录
  12.高传胜.李善同,《中国服务业:短处.突破方向与政策着力点》,《中国软科学》,2008.2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8.6);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收录
  11.高传胜,《中国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8.5); 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收录
  10.高传胜.李善同,《中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结构性动因与突破方略》,《改革》,2007.12
  9.高传胜.李善同,《中国服务业的短处.未来努力方向与政策着力点选择——基于中.美.日.德四国投入产出数据的比较分析》,《中国经济评论》,2007.11
  8.高传胜.李善同,《中国生产者服务:内容.发展与结构——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7.8
  7.高传胜.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中国推进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选择》,《经济经纬》,2007.4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7.12);《新华文摘》(2007.24)论点摘编; 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收录
  6.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现代经济探讨》,2006.1
  5.高传胜.刘志彪,《“林杨之争”与后发国家经济长期发展》,《学海》,2005.5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6.1);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库收录
  4.高传胜.刘志彪,《以国民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观》,《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5);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3);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05.6);《新华文摘》(2005.13)篇目辑览
  3.刘志彪.高传胜等,《南京工业二元结构与国际化突破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5.9   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5.10)
  2.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5.8
  1.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国际化:耦合性与互动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04.11

  出版著作
  9.高传胜.高春亮主编,《劳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
  8.参著,《“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李善同.刘志彪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1年
  7.参著,《2030年的中国经济》(李善同.刘云中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6.参著,《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童星.林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
  5.李善同.高传胜等著,《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4.参著,《我国制造业发展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年
  3.参著,《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刘志彪等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参著,《长三角托起的中国制造》(刘志彪等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高传胜.陈祖华等译,《新闻中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精要》,中信出版社,2005年

  主持和重点参与的科研项目(2007年以来):
  16.2011.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包容性发展理论与江苏战略研究》,主持人
  15.2010.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支撑政策研究——以叠石桥家纺产业为例》,主持人
  14.2010.3-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委托项目,《面向“十二五”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以山东东营河口区为例》,主持人
  13.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突破:基于服务功能视角的分类研究》,主持人
  12.2009.11- 201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面向制造业升级的生产者服务业促进政策研究》(刘志彪教授主持),项目申请与执行协调人
  11.2009.9-2010.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城市空间拓展的配套政策研究:以河北石家庄为例》,主持人
  10.2009.8-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与江苏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主持人
  9.2009.8-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产业互动与价值链形成的江苏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研究》,主持人
  8.2009.8-2010.7,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立项资助课题,《加快苏州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主持人
  7.2009.4-2009.12,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估》,主要参与人
  6.2009.3-2009.11,财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低增长条件下财政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5.2008.2-2009.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县域工业城市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品牌之都福建晋江为例》,主持人
  4.2008.3-2009.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委托项目,《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点产业选择与发展思路研究――以天津东丽湖地区为例》,主持人
  3.2007.10-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主持人
  2.2007.9-2008.6,深圳市发改委招标项目,《深圳光明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总报告执笔人
  1.2007.1-2008.6,第4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现实路径选择》,主持人

  学术交流
  2011.8,台湾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
  2010.9-2011.8,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研究学者
  2011.5,第二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南京 2010.11,第二十届中-日-韩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
  2007.12,All China Economics (A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Hongkong
  2007.11,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南京

  学术奖项
  高传胜.李善同等,《中国服务业的短处.未来努力方向与政策着力点选择——基于中.美.日.德四国投入产出数据的比较分析》,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优秀论文,2007
 
 
 
 
姓名:戴雪红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西方女性主义哲学、西方道德教育研究 

  戴雪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

  开设课程:
  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研究生,《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西方道德教育专题研究》。
  2007年12月-2008年4月台湾大学妇女研究室访问学者。

  学术会议
  2004年12月,第9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广州。
  2006年12月,全国妇联 .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研究工作会议”暨二届三次理事会(扩大),北京。
  2007年1月,福建师范大学与台湾大学,“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第一期培训”,福州。
  2007年3月,“国外马克思主义重大前沿问题探讨”研讨会,广州.深圳。
  2007年7月,首届“性别与哲学对话”论坛,清华大学:北京。
  2008年6月24-25日,南京大学-布朗大学性别研究工作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2008年11月10-13日,“波伏瓦及其当代的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南京。
  2008年11月27-28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妇女发展论坛”,全国妇联:北京。
  2009年7月17-19日,“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基于全球的.跨国的及各国的现实与视角”国际研讨会。北京。
  2010年9月17--19日,“第四届性别与哲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全国“妇女/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主办,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0年12月16-18日,“政治哲学若干前沿问题高级国际研讨会”,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2011年7月15日-16日,“《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6-2010)》作者交流研讨会”,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
  2011年11月18-21日,第六届“两岸三地人文社会科学论坛”,香港中文大学。

  科研课题
  2008年南京大学文科校级项目:“西方女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当代批判”。
  2010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哲学前沿理论研究”。

  专著:
  《女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观点和方法》(高校社科文库),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3月版。

  主要学术论文(独立作者):
  01.1996,“看不见的奴役:当代西方新女权主义批判之的”,《福建论坛》第6期。
  02.1997,“唯物史观与妇女解放理论的思考”,《求实》第3期。
  03.1999,“后现代主义时代女性主义的发展”,《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
  04.1999,“性别与阶级——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诠释女性解放的两种角度”,《妇女研究论丛》第4期。
  05.1999,“西方女性解放的神学思考:人性的失落与复归”,《开放时代》7.8月号。
  06.1999,“文化霸权与性别视角”,《北方论丛》第5期。
  07.1999,“重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述评”,《浙江学刊》第6期。
  08.2000,“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变革还是继续?”,《福建论坛》第4期。
  09.2001,“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女权主义的理论透视”,《妇女研究论丛》第6期。
  10.2002,“失去目标的女权主义运动——‘平等与差异的二难困境初探’”,《妇女研究论丛》第5期。
  11.2004,“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反思——兼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 《德育改革与创新——高校青年德育教师的实践与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2.2005,“试论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
  13.2005,“女性解放的哲学思考——女性异化与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消解”, 《福建论坛》第3期。
  14.2005,“弗罗伊德与精神分析的女性主义”,《妇女研究论丛》第5期。
  15.2007,“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视角”,《南京社会科学》第6期。
  16.2007,“异质之女性:克里斯蒂瓦女性主义哲学探究”,《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17.2007,“性别正义与家庭正义的建构:女性主义政治学与伦理学的视野”,《浙江学刊》第6期。
  18.2008,“后女性主义对二元论的批判”,《妇女研究论丛》第6期。
  19.2008,“三八妇女节活动剪影”,《妇研纵横》第86期,台湾大学妇女研究室2008年4月出版。
  20.2009,“《第二性》与厌女症”,《粤海风》第1期。
  21.2009,“再思女性的主体性”,《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山东)第3期。
  22.2009,“性别与哲学:女性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山西师大学报》第3期。
  23.2009,“全球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政治”,《深圳大学学报》第4期。
  24.2009,“克里斯蒂瓦女性主义哲学探究”,《法兰西思想评论》第四卷,同济大学出版社。
  25.2010,“女性主义立场论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流期刊)第2期。
  26.2010,“女性主义与后殖民理论”,《性别.理论与文化》第一卷,南京大学出版社。
  27.2011,“全球化语境下的女性解放”,《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8.2011,“公民身份与尊严:女性主义政治哲学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4期。

  电子邮件:xuehongd@sina.com xuehongdai@sohu.com
 
 
 
 
姓名:陈 建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社会主义法治等领域 

  陈  建,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社会主义法治等领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等课程。chenjian@nju.edu.cn;nju.cj@163.com
   
  论著:
  1、《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逻辑》,专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下),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市民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元素与指向》,《江海学刊》,2009.4
  4、《合法性原则与执政的选择》,《学海》,2008.6 (《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标题介绍、《学术界》2009年第1期论点摘编)
  5、《高校“两课”青年教师的两种心理冲突、成因与与对策》,《江苏高教》,2008.1,
  6、《从人治到法治:理性反思后的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6
  7、《论中共关于“法的观念”认识的四个阶段及其折射的执政理念转向》,《天府新论》,2008.6
  8、《三个代表与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学海》,2007.3
  9、《核心与分野:高校党组织治校能力的新理念》,《江苏高教》,2007.1
  10、《市民社会理论变迁中的两次颠覆及当下意义》,《理论界》,2007.2
  11、《缝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两个著名论断的逻辑缺口》,《滁州学院学报》,2007.5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缘起与逻辑流变考察》,《兰州学刊》,2006.7
  13、《罗斯的社会控制概念:背景·得失·现实借鉴意义》,《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2
  14、《历史经验的实践透视》,《光明日报》理论版,23/05/2005,独立
  15、《公平与效率: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风向标》,《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3
  16、《市场经济中集体主义的哲学解析》,《科学经济 社会》,2002.3
  17、《高校依法治校的理论探求》,《辽宁教育研究》,2002.12
  18、《高等教育经费结构多元化探微》,《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2全文转载)
  19、《关于高校规章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高教研究与探索》,2005.2
  20、《高校内部各主体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界定及若干缺陷》,《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
  21、《论法律权利》,《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3
  22、《医学院校应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医学教育》,2003.5
  23、《金庸的无极之路》,《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1
   
  科研项目:
  1、2012教育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和现实逻辑”,主持人
  2、2011南京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中国共产党‘法的观念’变迁、历史经验及当下意义研究”,主持人
  3、2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研究”,参与人
  4、2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乡村社会改造研究”,主要合作人 
  5、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主要合作人
  6、2008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色研究”,主要合作人
  7、2007 南京大学985工程2期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逻辑研究”,主持人
  8、2007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类型、机理与对策研究”,共同主持人
  9、2004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关于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法律问题的研究”,共同主持人
 
 
 
 
姓名:王强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个人简介:王强,男,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9年于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任教至今。研究方向:公共行政、公共人事制度。开设课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决策学》《行政学专题》等。电子邮件:strong4000@sina.com。
  
  代表成果:
  04、2004,《公共危机应急反应管理体系:反思与重建》,《江海学刊》第2期。
  03、2002,《管理主义:信念、知识和实践》,《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
  02、2002,《公共政策学》(与严强合作),南京大学出版社。
   01、2001,《政治与行政:西方国家的实践历程》,《江苏社会科学》第11期。
 
 
 
 
姓名:李永刚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中国地方政治变革和公共政策、互联网政治、政治学基础理论 

  个人简介:李永刚,1972年生于重庆。1989年考入南京大学政治学系,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管理学硕士(行政管理专业)、法学博士(政治学理论专业)。现任行政管理系副主任,教授(2010),硕士生导师(2004)。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地方政治变革和公共政策、互联网政治、政治学基础理论等。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宏观政治学》、《行政伦理与文化》、《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公共危机管理》等。

  2006年入选南京大学“青年学术骨干”;2011年入选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代表成果

  A、重要期刊论文
  2011,《地方官员竞争的政治锦标赛模型及其优化》(李永刚/管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2010,《另一种内战:罗马帝国初期的告密制度和政治审判》(李永毅/李永刚),《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6期。
  2010,《互联网上的公共舆论及其生成机制》,《文化纵横》10月号。
  2010,《政府强势管制背后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大政治学评论》第4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中国地方治理的上下“合谋”》,《文化纵横》12月号。
  2009,《“西塞罗之手”——走向书写时代的政治》(李永刚/李永毅),《学海》第5期。
  2009,《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李永毅/李永刚),《南京大学学报》第5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10年第6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10年第1期转载。
  2009,《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意表达》,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4月号。 2009,《多重比大小:地方官员的隐蔽治理逻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政治》2009年第6期转载。
  2008,《香港观察:一座城市治理背后的制度与文化因素》,《北大商业评论》第11期。
  2008,《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行动逻辑——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中国研究》第4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国家防火墙”:中国互联网的监管逻辑》,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4月号。 2008,《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预期与效果——事实及评价》,《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2008,《契约:交易伦理的政治化及其蔓延》(张凤阳/李永刚),《文史哲》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8年第4期转载。
  2007,《公共生活中的代表:角色与行动》,《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 2007,《公共生活中的妥协:必要与可能》,《探索》第3期。
  2006,《多元利益诉求下的信任危机——西方“代表制”的现实困境》,《南京大学学报》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4期转载。
  2006,《宽容:一种政治哲学的解读》,《开放时代》第5期。 《新华文摘》2006年第22期论点摘编。
  2001,《未完成的任务——写在思想的境界关站之后》,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第1期。
  1999,《网络控制对后发展国家政治生活的潜在影响》,《战略与管理》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0年第2期转载。收入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
  1999,《互联网络与民主的前景》,《江海学刊》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1999年第6期转载。收入陈卫星主编《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999,《互联网与国家安全》,《社会科学》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2000年第1期转载。
  1999,《政府形象建设的政治学思考》,《南京社会科学》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1999年第5期转载。
  1999,《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2期。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创刊号(1999-7)摘要转载。
  1999,《当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第12期。
  1999,《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中国行政管理》第11期。
  1998,《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陈晓律/李永刚),《史学月刊》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转载。
B、著作、章节
  2009,《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
  2006,《政治哲学关键词》(30万字,撰写其中10万字),张凤阳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
C、其他
  2010,《经济观察报》观察版专栏“网内网外”。
  2004-2006,《南方周末》《视点》版“网眼”栏目主持人之一。
  2004,《南方周末》写作版“网游日志”专栏。
科研项目
  2009-201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与廉政建设研究,独立主持人。
  2008-2010,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研究(严强教授主持),子课题之四主持人。
  2005-2007,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政治参与及控制研究,独立主持人。
学术交流
  05、2007.7-2008.6,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学术访问,香港。
  04、2008.4.12-13,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转型与民主发展”学术会议。
  03、2006.7-8,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学术访问,香港。
  02、2004.9, 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所学术访问,香港。
  01、2001.2-4,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学术访问,香港。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add 南大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免费领真题,找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