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兴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5月  
  职称: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方向:战国秦汉考古和先秦两汉时期的农业、纺织和钱币等专题研究。

  刘兴林,男,1963年5月生,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历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战国秦汉考古”、“中国古代钱币”、“先秦两汉农业考古研究”和“战国秦汉考专题”的教学和研究,结合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战国秦汉考古和先秦两汉时期的农业、纺织和钱币等专题研究。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农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钱币学会理事、江苏省社科联理事。

  研究成果
  科研情况(2004年以来)

  一、考古发掘与研究
  1、重庆奉节营盘包汉墓发掘,主持。2004年。
  2、重庆奉节营盘包汉墓发掘(三期),主持。2005年。
  3、重庆奉节桂井墓地发掘,主持。2005年。
  4、江苏溧阳土墩墓发掘,主持,2005年。
  5、重庆忠县挑水沟汉墓发掘,主持。2007年。
  6、重庆忠县汪家院子、鸡骨梁墓地发掘,主持。2007年。

  二、发表论文著
  著作:
  1、《长江丝绸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刘兴林、范金民著。
  2、《史前农业探研》,黄山书社,2004年。
  3、《甲骨文与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年。杨新华、刘兴林主编。
  4、《中国考古通论》,撰写“战国秦汉考古”部分,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论文:
  1、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农业考古》2004年第3期。
  2、论商代甲骨文中无地桑,《东亚考古》[A]卷,文物出版社,2004年。
  3、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农业考古》2005年第1期。
  4、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论“织贝”出海南,《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
  6、《尚书•禹贡》“织贝”考,《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
  7、汉代以前桑树品种的改良,《生物史与农史新探》,万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
  8、论井渠技术的起源,《华夏考古》2007年第1期。
  9、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管子学刊》2007年第3期。
  10、关于《氾胜之书》“种桑法”的释读,《中国农史》2007年第4期。
  11、汉代的纺纱和绕线工具,《四川文物》2008年第4期。
  12、忠县汉墓出土的顶罐俑和负子俑,《东南文化》2008年第6期。
  13、汉代桑树考,《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08年。
  14、汉代农田形态略说,《农业考古》2009年第1期
  15、先秦两汉织机的发展与布幅的变化——兼论海南岛汉代的广幅布,《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4期。
 
 
 
 
 姓名:陈蕴茜     性别:女   
  职称: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及台港澳研究。

  陈蕴茜,女,1965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本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后在职获得博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3年2月,赴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一年半。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攻新文化史研究。

  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及台港澳研究。先后出版著作4部:
  (1)《港澳概论》北京:九洲出版社1999年9月;
  (2)《学林新篇》(中华典籍评介•近代篇),联合主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3)《太平天国战争全史》,第四卷联合主编,承担20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获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4)《金陵大学史》,承担文学院一章(6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个人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发表论文:
  在《近代史研究》、《史林》、《史学月刊》、《学术月刊》、《开放时代》、《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台湾研究集刊》等核心期刊、《光明日报》上发表论文40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4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4篇,《高校社科文摘》转载1篇,《新华文摘》转摘1篇、《光明日报》转摘1篇、《文摘报》转摘1篇。《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被列入近代史研究五十年成果。曾参加翻译《剑桥中华民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参与承担国家清史编纂项目、国家社科重点攻关项目之子项目“国民党意识形态研究”。
 
 
 
 
姓名:张红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毕业于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世界史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姓名:洪霞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方向:英国史、欧洲近现代史、战后欧洲移民问题、当代欧洲民族问题。

  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世界史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英国史、欧洲近现代史、战后欧洲移民问题、当代欧洲民族问题。

  出版专著《欧洲的灵魂:欧洲认同与民族国家的重新整合》、《英国:王座上的兴衰》、《巩固与离心——1897-1931年英帝国发展研究》、《和平之途:20世纪移民与种族冲突》、《尼泊尔史:雪峰之侧的古老王国》、《潮汐英国人》、《西方文化史》、《塞浦路斯 马耳他:地中海上的不同航程》等8部,译著《质疑全球化理论》、《沃勒斯坦精粹》、《布尔乔亚的经历》等,并在《世界历史》、《世界民族》、《南京大学学报》、《学海》等刊物上发表有一批学术论文。
 
 
 
 
姓名:吴桂兵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吴桂兵,男,农历一九七二年五月生,祖籍江苏海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领队,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研究成果
  
  (一)论文

  在《考古》、《江汉考古》、《民族艺术》、《中原文物》、《东南文化》等专业书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考古报告(或简报)4篇,主要有“早期佛教传播考古学研究”、“两晋偏室墓研究”、“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论”等系列论文。

  (二)课题

  曾主持课题有:
  1.笹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南方地区早期佛教传播考古学研究”;
  2.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两晋墓葬文化因素与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等;
  3.参与主持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项目(台子湾、孔包河、树坪)。

  目前主持课题有: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代丧葬:从汉制到晋制的考古学研究”(08JC780001);
  2.国家文物局江苏宿迁青墩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跨年度);
  3.参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丧葬:从晋制到唐制的考古学研究”(07JJD780121)。

  配合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田野考古实习,先后参与或主持的考古发掘项目有配合三峡工程文物保护的湖北秭归台子湾(1999)、巴东孔包河(2001)、秭归树坪(2004-2005)等遗址的考古发掘,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的丹江浪河南张家营遗址(2006),此外还有江苏宿迁青墩(2006-2009)、上海广富林(2001)、安徽马鞍山(2002)、合肥大杨(2003)、陕西汉景帝阳陵陪葬墓(2005)等。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田野考古教学与实践先后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三峡文物保护湖北库区先进集体(2003)等荣誉。
 
 
 
 
姓名:陈晖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方向:苏联对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和俄罗斯外交等方面的研究。
  
  男, 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从事近现代欧洲国际关系史、苏联对外政策史、中外关系史和冷战史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代表作有《1933—1941年的苏德关系》(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参编《英国文化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和《国际关系评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承担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哲社创新基地‘南京大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项目”的子课题《冷战后国际体系中的俄罗斯外交》,参加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决策研究》中的子课题。

  研究成

  主要从事苏联对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系史和俄罗斯外交等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1933-1941年的苏德关系》,参编《英国文化与外交》、《世界文明史》等,近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
 
 
 
 
姓名:刘相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9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方向:目前,主要注重台湾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两岸关系的研究,尤其关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两岸关系研究。
  
  男江西吉安人,汉族,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副教授、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1986年9月~1990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任生活委员、学生会学习部长、社会实践部长,校学生会副主席等;获学士学位;
  1990年8月,留校工作至今,曾先后从事招生工作、南京大学浦口校区的创建工作、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
  1996年9月~1999年7月,在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台湾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获硕士学位,并转回历史系担任教学科研工作。
  2000年9月~2004年6月,继续在本系本专业台湾研究方向攻读博士学位,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其间,2003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获得硕士生指导资格。
  2006年9月至今,在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工作。

  研究成果

  主持和参与教育部、国台办课题多项。个人专著《经济全球化与两岸经贸关系》,于2005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另参与撰写《历史与现实——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崔之清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中国审计史》(李金华主编,2004年出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

  目前,主要注重台湾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两岸关系的研究,尤其关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两岸关系研究。文化大学国际关系学部特聘研究员。
 
 
 
 
姓名:曹大臣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5月7日 
  职称:副教授    学院:历史学系

  研究方向:国际法与中日关系、中国现代史研究。
  
  男,1964年5月7日出生。1997-2002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2002-2004年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后出站。现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关系、日本研究等。

  研究成果

  专著:《近代日本在华领事制度——以华中地区为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9月版)、《刺刀下的毒祸——日本侵华时期鸦片毒化活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十届华东地区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二等奖)、《图说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参著《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崔之清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日本对华侵略与殖民统治》(关捷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等多部。

  在《历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江海学刊》、《民国档案》等发表论文近30篇。

  先后主持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代日本在华领事制度研究》、南京大学人才引进基金课题《近代日本在华领事裁判权研究》、南京大屠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日本驻南京领事馆与南京大屠杀关系研究》等,并参与《日本侵华时期鸦片毒化政策研究》、《日伪在华中的统治》等课题多项。

  多次赴日本的宫崎、东京及北海道等地进行学术交流。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国际关系学部特聘研究员。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add 南大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免费领真题,找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