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南大研究生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QQ咨询:
2016年考研初试已于昨天刚刚结束,考研同学终于结束自己这段时间“猪狗不如”的考研生活,不管考的怎么样,对大家来说也是一种释放。
据统计,江苏省今年参考的考生比去年增加11.12%。首日的考试中,“家风”成了考生们议论频率最高的词汇。不论是政治考卷还是英语作文,都和“家风”有着不小的关联。此外,“毛泽东‘进京赶考’”“习马会”都进入了本次的研究生考题。
 
  考题灵活度上升
 
  政治考卷里的“家风”让考生傻眼
 
  “还没对象呢,让我怎么谈家庭美德?”
 
  今年的政治会考“抗争胜利70周年”还是“一带一路”?考前,不少考生都开始了重点“押宝”。但昨天上午11:30走出考场,考生们顿时傻了眼,虽然考到了“习马会”“毛泽东‘进京赶考’”等热点,但没想到“家风”会进入材料大题。
 
  据考生回忆,这道关于“家风”的材料题考查的是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为什么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考生王同学表示,自己在答题时举了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材料里提供了郑板桥、司马光、周恩来三个人的案例,因此答题时肯定要结合材料。按照自己背好的答案来写显然没那么容易。”
 
  王同学的回答至少还找到了方向,更多的考生连答题的思路都没找到。“之前只看过央视的街采啊,家风是什么,一个小男孩抢着回答,‘家风就是我爸每周打我一次!’”一位考生颇为自嘲地告诉记者,关于家风的知识点,自己印象最深的反倒是央视的街采新闻。另一位网友的吐槽更是犀利,“家风是什么鬼?我对象都没有呢,让我怎么谈家庭美德?”“我背的东西全都用作了题目材料,没法写进答案里。”网友“我会吃小孩”在政治考完后忍不住发微博吐槽,背的东西大多用不上。
 
  专家点评:政治考题考查的有些出乎意料,但实际上5道分析题紧扣热点,考查的更加灵活。让考生们“伤脑筋”的材料题“家风”,第一问为什么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第二问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题以家庭美德为切入点,原理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英语(一)的作文也要写“家风”
 
  作文题要考生谈论“父母的言传身教”
 
  上午刚被“家风”虐过的考生,下午拿到英语(一)考卷发现,今年英语(一)的作文题也是写“家风”。这道漫画作文题的中心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第一张图上,正在打游戏的爸爸对孩子提出好好学习的要求。而第二张图中的父亲,则和孩子一起在埋头阅读。漫画下方还配上了一行汉字,“与其只提要求,不如做个榜样”。
 
  “政治卷子上不知道家风该怎么展开分析,英语作文里则是不知道家风应该怎样翻译成英文。”南京审计学院的一位女生表示,自己考完后觉得有些崩溃,“好在第一篇阅读理解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看来平时不仅要埋头多看书多做题,勤快的刷微博还是有好处的。”
 
  而英语(二)的作文题,则是一个关于大学生旅游目的的饼状图。不少考生表示,这样的作文形式考前专门做过练习。
 
  专家点评:今年的英语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考生做题的时间也比较宽裕。但英语一的小作文是个“陷阱”,不少考生容易将“告示”写成书信。英语一的大作文虽然也在谈“家风”,但其实是个贴近生活的话题,考生从正反两个角度都能“有话说”。
 
  ■链接:
 
  政治真题回放
 
  《百喻经》中有一则谚语,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2015年 11 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习近平就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D.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考研大军”再壮大
 
  考研“回暖”报名人数上升
 
  就业压力大或催生“考研大军”
 
  查阅近几年的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不难发现,报考群体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2014年起,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下降,保持多年的考研热持续两年“降温”。201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176万,2014年下降至172万人,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人。而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据悉,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超过170万,2016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116039,比2015年增加11617人,增幅达11.12%。其中,增长较快的是报考专业学位的考生人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177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85万,比去年增加了12.4万人,学术学位报考人数反而减少了0.3万人。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有专家分析,专硕报考势头强劲、经济下行导致就业困难等原因,或成为考研人数实现逆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
 
  记者在考研现场也采访了多位考生,其中的不少人表示,考研的原因的确是因为“就业难”。“女朋友在一所三本院校学美术,是一个挺难找工作的专业。所以她想考南大艺术专业的研究生,拿个985的文凭,将来不论是当老师,或者是去培训机构,都能稍微容易一些。”
 
  而另一项调查的数据则更加能说明这一点,接受调查的3000余人中,有43%的考研人群因“增加就业竞争力、提升毕业后薪水”选择考研,暂时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群占13%。
 
  对于考生们来说,今年考研变化的可不只是通常较量的考生人数,还有国家关于研究生考试的新规定。根据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代考替考等行为将触犯《刑法》,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无疑,今年考研的学生面临的是“最严考研”。
 
  而此前,替考等行为在法律层面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的处罚只在学校层面执行。对于大规模的替考、作弊来说违规成本太低,使得不少学生铤而走险。《刑九》的实施也显示出国家打击考试作弊的力度正在增强。